主要內容區塊

中華民國空軍第十空運大隊

:::

首頁/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空運部隊沿革與作戰史
  • 1937年(民26)年七七事變後,航委會成立「特務大隊」執行日益增加的空運任務。
  • 1941年(民30)年空軍「特務大隊」因飛機戰損及組織調整等因素裁撤,空運任務交由空運隊的前身「空軍轟炸總隊航行訓練班」執行。
  • 1942年(民31)年航委會以航訓班為基礎接收其中2架籌建「空運隊」。同年12月空軍「空運隊」正式成軍,首任隊長為王漢勳。
  • 1945(民34)年10月1日空運隊因兵力增加奉令擴編為「空運大隊」,下轄空運第1、2、3、4等四個中隊,各隊裝備7至8架C-47型機;分駐重慶九龍坡、白市驛、成都太平寺及南京明故宮機場,大隊長由衣復恩擔任。
  • 1946(民35)年初,為因應空運部隊擴編,航委會避免空運各中隊番號混淆,將原空運大隊下轄4個中隊分別更改番號為第一O一、一O二、一O三及第一O四中隊。同時原空運大隊亦改稱「空運第一大隊」。
  • 1947(民36)年,空運第一大隊一O一及一O三中隊開始換裝C-46型機,隨著國共內戰情勢逐漸升高,奔波各作戰區,頻密執行空運及空投任務支援友軍作戰。
  • 1948(民37)年1月1日「空運第一大隊」改番號為「第十大隊」,避免與作戰部隊番號相混淆。
  • 1949(民38)年8月15日,第一O二中隊開始接收C-46型機,自此第十大隊除部署松山基地的一O四中隊仍裝備C-47型機外,均配賦C-46型機。
  • 1950年(民39)年大陸戰局頹勢難挽,國軍主動撤離西昌及海南島,駐海南的第十及第二十大隊空運機隊全面撤往臺灣。由於臺灣四面環海,同年駐嘉義的第十大隊奉令增編「救護分隊」,以擔負海上搜救任務。
  • 1953年(民42)年1月8日空軍組織調整,成立聯隊編制,駐防嘉義基地第十大隊改隸「第四聯隊」。
  • 1954(民43)年2月1日,空軍「第六聯隊」於臺中水湳基地成立,下轄原隸屬第二聯隊的第二十空運大隊及基勤、修補大隊。7月1日,原隸屬第十大隊的救護分隊,擴編為「空軍救護中隊」,並改隸第四聯隊。8月1日原隸屬第四聯隊的第十空運大隊依據空軍兵力部署調整計畫改隸第三聯隊,駐地由嘉義機場移防至屏東屏南機場。
  • 1955(民44)年3月1日駐松山基地的第十大隊第一O四中隊奉命撤銷,番號改為「專機中隊」。
  • 1958(民47)年8月23日「金門砲戰」爆發,第十大隊空運機依令進駐臺中水湳基地,冒著共軍猛烈砲火共同執行戰地空運,及「中屏」、「中屏二號」與「神鷹計畫」等空投作戰。11月1日「C-119機空運暫編中隊」成立於臺南基地,緊急換裝美援的C-119型機。
  • 1959(民48)年空軍感於八二三砲戰期間,金門戰地軍民空中傷患後送的需求與急迫性,9月1日於第六聯隊成立「空中傷患後送分隊」,專責執行離外島地區傷患後送任務。11月16日第六聯隊奉空軍總部令實施「陽明山計畫」,由臺中水湳移防屏東基地,原駐防屏東的第十大隊同時改隸屬第六聯隊。
  • 1960(民49)年7月16日第六聯隊成立「空軍空運基地中隊」以統一管制全軍各基地人員及物資的空運業務,提升運輸效率。
  • 自1966(民國55年)4月1日開始至1970(民59)年4月30日止,歷經四年的換裝,分別完成「天鵝一、二及三號」總計完成C-119型機換裝計畫,原所屬的C-46型機汰除。
  • 1980(民國69)年10月,第十大隊一O一中隊自三四中隊接收4架C-123K機,以增強空運戰力。
  • 於1985(民74)年11月美方同意供售我國C-130型機,空軍實施「太武山換裝計畫」,專案人員於赴美換訓;同年所屬C-123K機,因維護不易除役。
  • 1986(民75)年7月1日第十大隊所屬一O一中隊改編為「空軍第一O一戰術運兵機隊」。第十大隊奉令修編下轄第一O二、一O三及2中隊等3個空運機中隊。
  • 1995(民84)年6月1日「空軍第一O一戰術運兵機隊」改隸屬第十大隊。第十大隊下轄一O一、一O二及一O三等三個中隊。
  • 1998(民87)年原空運中隊縮編為「空投分隊」改隸第十大隊。
  • 2008(民97)年7月1日第十大隊第一O三中隊奉命裁撤。

資料來源
空軍空運部隊史 ISBN9789869178921
空軍學術雙月刊 666期 空軍空運機部隊史 第一篇 空運部隊沿革與作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