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日前出席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歷經4年興建,此一多功能醫學大樓未來將配合政府醫療政策及航空醫學任務,以強化急重症醫療照護為目標,並優化急診、開刀、急性一般病房、空勤體檢與航醫服務、兵役體檢與高階健檢等醫療空間,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更將肩負起全社會防衛韌性使命,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航空醫學大樓的正式啟用,彰顯軍陣醫學能量的深化。具體而言,軍陣醫學就是現役官士兵體能和安全戰力的重要後盾,新建的航空醫學大樓,特別增加各項醫療設備投資,除大幅提升醫療能量,更可結合大數據,分析各項照護流程,強化研發、創新軍陣醫學需求,提升國軍醫療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嶄新且符合國家醫療未來所需的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擁有「建築景觀」6項、「機水電空調設備」5項、「智能醫療設備」4項等3大類共15項設計特色。在「建築景觀」部分,是國內第一家特別針對航空醫學規劃特有需求設計,醫院外部造型設計以空軍軍徽作為發想,利用凸出之挑簷型式塑造空軍意象,並以空軍動態操演為發想,利用垂直格柵塑造航空意象。
位於醫院3樓近900坪的航空醫學檢查中心,設有一般及高階健檢中心,專門提供國軍空勤人員健檢作業外,也提供民眾一站式健康(含高階)健檢服務,包括高階視力、聽力檢查、心血管檢查站、全身多功能超音波站;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以及高階骨密度檢查儀、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儀、高階512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自律神經分析儀、動脈硬化檢查儀等各項先進醫療設備。
此外,航醫大樓是全國公立醫院中,第一家採用可拆解之彈性模組手術室規劃,可在極短時間且不需拆除牆面,只需抽換各櫃體單元,即可因應未來手術科別需求調整。另為提高病患及家屬的使用舒適度,更採用5星飯店、豪宅同等級之日本知名「富士達」升降設備;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家採用無障礙病房設計的醫院,嘉惠有需要的身心障礙住院病友。
透過戶外院區整合公共藝術景觀公園化的擘劃,設計單位特別在光復北路與健康路交會廣場進行人行道拓寬,並整合公共藝術,採用2座空橋銜接串聯新建航醫大樓、停車塔及舊院區醫療大樓,大幅提升醫療服務便利性與動力管線傳輸。
為符合現今節能減碳的環保設計,大樓空調採用高效率置智慧化節能空調主機,可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機電設計高壓引進雙迴路饋線備用迴路,確保不斷電;手術室等重要空間上方均採用鋼版全焊接無漏水設計。同時完整規劃全院區醫療廢棄物處理,並因應綠建築污水垃圾改善指標,設置垃圾冷藏設備。同時重新規劃全區排水系統及醫學大樓筏基內,設置儲集滯洪池約1200噸,有效改善院區遇大雨排水不及問題。
近年世界建築主流,多以符合氣候變遷ESG精神綠建築設計為方向,航醫大樓在「智能醫療設備」部分,採用強化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多樣設計獲得銀級綠建築,以保護環境;4人病房配置雙衛浴,提供病人更佳療養環境;配備衛星護理站之全新加護病房設計,2間加護病房配有1個衛星護理站,加護病房設計全落地開窗,以利觀護及病床進出,也建置智能中央監控系統,採用智慧型分散網路式自動化系統,由PC電腦、介面器(TAP)及數位現場處理機(DCU)組合而成,達到有效管理設備之目的。
析言之,松山分院向為空軍醫療前哨,自民國47年遷入健康路現址以來,持續照顧國軍官兵、眷屬與一般民眾,已成為地方健康守護神。國人應該記憶猶新,92年國內SARS疫情爆發,松山分院奉命轉型為專責醫院,成為SARS病患治療的中繼站,前幾年的COVID-19疫情期間,松山分院亦責無旁貸站在第一線,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肩負起航空醫學、離島醫療、抗疫護國的神聖使命。
誠如賴總統勗勉,松山分院未來將持續努力,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除了配合國防部軍醫局規劃,建置「前進外科小組」(FRSD),讓重傷、無法立即後送的官兵,可先藉由手術治療暫時穩定生命徵象,提高存活率,並提供民眾優質的就醫環境,發揮創新醫療量能。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1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