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松山機場前身為「臺北飛行場」,闢建於日據時代,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空軍接管兼作民航機起降,並於民國39年4月16日正式成立我國第一個航空站「臺北航空站」,成為軍民合用機場;迄今仍是國內、外空運樞紐,除了載運國內、外旅客,亦肩負行政專機及軍機起降等重要使命。
松山機場早在民國25年3月28日就已成立,是當時的軍事要地,除了臺北與日本間的航線外,也是日軍停放軍用飛機的大本營。隨著國民政府遷臺,臺北航空站於39年4月16日正式成立,並以「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北航空站」為管理機關,當時飛機的起降班次和搭機人數非常少,且只有一條跑道。
隨著空運發展快速,搭機旅客人數日漸增加,松山機場擴建跑道長度及滑行道,並增設航站大廈、候機室、交通道及停車場等,設備完善;航廈外觀呈現中國式建築風華,美麗壯觀。54年1月1日機關更名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北國際航空站」,負責國內與國際航空運輸服務。直至68年,因松山機場擴充腹地有限,國際航線遷移至「中正國際機場」(現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松山機場遂成為專營國內航線之機場。
肩負行政專機及軍機起降使命
自99年起,為打造「東北亞黃金航圈」,松山機場開啟「松山-虹橋」、「松山-羽田」及「松山-金浦」等對飛航線,讓其重返國際空運市場,並強化臺北與東北亞相關重要商務城市之連結並形成一日生活圈,促進臺北經濟發展。發展至今的松山機場,航廈內具備銀行、保險、郵政、電信、餐飲購物、無線上網、觀景臺等設施,提供完善便捷之服務;且除了載運國內、外旅客,亦肩負行政專機及軍機起降等重要使命。
航迷必訪 近距離拍攝飛機英姿
其中,觀景臺是旅客必訪的景點,除近距離體驗飛機凌空起降外,並可展望臺北市北面多處重要景點,欣賞基隆河、大直橋、摩天輪、內湖科技園區及大屯山等美景;亦吸引許多民眾與航空迷前往拍攝,並感受民航機與軍機近在咫尺、飛機引擎震耳欲聾的帶來的震撼體驗。
此外,位處捷運文湖線松山機場站至機場大廳聯通走道上,有座「松山機場智慧圖書館」,為臺北市立圖書館之分館,於100年6月27日正式啟用,是國內首座機場圖書館。館藏內容以旅遊資訊、旅遊文學、一般文學、兩岸經貿及休閒娛樂為主,提供搭機、轉機及搭乘捷運旅客便捷之圖書資訊服務。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11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