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方面,人類對於飛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阿爾希塔斯所製造的機械鴿。根據今人的研究機械鴿為蒸汽動力,試飛時飛了有200m左右的距離。然而年代久遠,記述不清,以當時的科學技術是否真的能實現存在爭論。進入中世紀後,歐洲宗教當道,百業俱廢,航空事業也遠遠落後於當時的其它地區,但這並不意味著歐洲人停止了追尋飛行的夢想。當時甚至還有人模仿神話中的伊卡洛斯用羽毛做成翅膀企圖飛行,這種模仿鳥類的飛行嘗試一直持續到17世紀。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理性地探求飛行的方式。義大利藝術家和科學家達文西科學地研究了飛行問題,並把他對鳥類飛行的長期研究寫成了《論鳥的飛行》一書。後人根據此書和他的一些其他手稿將他看作航空科學的先知。17世紀時義大利的另一位科學家博雷利(en:Giovanni Alfonso Borelli)深入探討了人類肌肉、骨骼和飛行的關係,指出人類沒有鳥類那樣輕質的骨架、發達的胸肌和光滑的流線型身體,一個體重60kg的人,至少得具備1.8m寬的胸腔才能支持扇動翅膀所需要的肌肉。他因此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的肌肉力量不足以像鳥類那樣振動翅膀克服自身重力做長時間飛行。他的結論宣告了人類欲模仿鳥類那樣進行自力撲翼飛行努力的失敗。但人類在模仿鳥類飛行的活動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為日後真正實現飛行帶來了一絲曙光。